close

剛上大學的時候發現課堂中班上同學很多不是在滑手機、聊天就是在睡覺,那個時候想說 「欸?!這不是台灣前幾名的大學嗎?怎麼會這樣??」因為跟想像有很大的落差,所以一開始蠻驚訝的、夾雜ㄧ些失望。

經過兩年多的學習,想法改變了很多,我認為通識課對我的影響很大,因為是自己感興趣的課,所以上課的時候可以很投入,思考的方式也跟以前變得不同。以前總是很容易用自己的主觀意識評論事情,大二下學期才被動察覺到,很多事情會發生背後一定有各種複雜因素,不管是表面上看起來多簡單的小事(這有好多故事可以說哈哈),不會只有單一個絕對的原因,一件事情也需要從各個不同層面去觀察後才能做出合適的解讀。我相信這個道理很多人都知道,可是做到的人其實不多,尤其現在速食媒體文化帶領的風向,讓這個問題雪上加霜。

後來回想,我看到同學在滑手機,除了純粹不認真這個理由,現在會想說他可能在看老師的ppt、可能是對課程沒有興趣所以用手機在學英文、背日文單字、關注自己想學的東西等等,看到同學在睡覺,就想他可能必須負擔自己的學費,晚上打工打到很晚,上課就精神不濟等等,或是他回到家其實會自己猛k書或去補習班上課等等的~這些全~都有可能,所以我不希望自己像一年級一樣看到事情的表象後,沒有經過詢問就輕易地站在自己的角度下註解,因為我相信每個成熟理性的人都是考量自身狀況之後才作出決定的(成熟理性的前提很重要XD)所以不管今天做了什麼樣的選擇,只要能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就好,沒有什麼絕對的對與錯。

當時我想清楚這個道理之後,有種得到解脫的舒暢感,但沒想到之後卻也帶給我痛苦。平常在校園裡遇到一段時間沒有見到面的朋友,我們都會停下來聊個幾分鐘,之前都很正常,不過那陣子揮手說再見之後,我會開始回想剛剛跟他們的對話有沒有哪邊講的讓人誤會,可能我想說一件事情,我只有跟他們講到A、B面,但其實我還要再講C、D面才算講完整,這個時候我就會心裡冒出很多小劇場,幻想同學心裡會不會想說:「蛤~她怎麼會這樣想,有些事情是C、D面啊,她是不是沒有弄清楚……」等等,跟別系的同學討論報告的時候也是一樣,結束討論之後在回宿舍的路上我會不停回想剛剛自己有沒有不小心講出很自以為的話等等~ 完全陷入歇斯底里的掙扎中,可是當時我完全沒想到是這些原因導致,我只知道討論完、聊天完有種莫名的鬱悶,搞得自己很焦慮,大概隔了一個月後的某天我才想通,原來是因為我想要把腦子裡對事情的看法完整地講清楚,沒有100%也要有90%,所以擔心漏東漏西,才搞得自己神經兮兮的,釐清之後現在就比較放過自己,不然這樣的生活也太~不有趣了吧哈哈,差點就忘了好好享受跟朋友談話的當下、享受和同學討論報告的時刻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想到這裡 覺得......可以活著跟人們交流自己的想法真的很開心。

所以「沒弄清楚前不要隨便評論別人」是我覺得現在這個社會的人們包括我需要好好練習的,反向來看,不要讓不了解你想法的人丟給你的評論成為你阻擋自己前進的理由(前提是你傾聽自己的內心,並且對自己的決定負責),如果對方是關心你的家人朋友,可以試著把你的想法講清楚讓他們有了解你的機會,如果是無聊的親戚、不熟的人,可以完全不用理會,用大大的微笑+官方回應即可XD,然後隨時提醒自己好好體會活著的每一刻。

這些話其實都是講給我自己聽的,因為我是一個情緒很容易受到波動的人,這幾年花了很多時間幫助自己導正,現在還在路途當中。

其實回頭看探索自己思緒的過程挺有意思的 大家可以試試看!

謝謝不小心花時間看完我的自我對話的人們,希望你們也能有所收穫 ya~~

arrow
arrow

    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